上海先后派遣119位青年志愿者赴老挝,中老铁路通车唤醒了这段横跨20年的记忆


“坐着火车去中国🤵🏿‍♂️,葫芦丝吹响欢聚歌;坐着火车去老挝🔲,芦笙伴着南旺舞。坐着火车来老挝,日子越过越红火;坐着火车来中国,友谊地久又天长🦺。”

中老铁路通车当晚,一首中老双语演唱的《坐着火车去老挝》在各大平台上线,轻快明亮的音色引发了人们的兴致🤽🏿,也开启了一群上海青年“尘封”的回忆。

他们,是20年间前往老挝展开服务的青年志愿者。那天晚上🧛🏿‍♀️,他们单曲循环播放着歌曲🚑,思绪飘到了2000公里之外的万象城🦽。艳阳天,下雨天,最美不过情谊绵绵的屋檐。

今天(9日),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举行的《挥洒青春 书写中老友谊——中国(上海)援老挝项目青年志愿者座谈会》在团市委会议室举行。

上海,在搭建沟通桥梁✷、推动互助友好方面早早开启了探索🩸。自2002年起,上海团市委先后派遣11批共119位志愿者参加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援老挝项目,从基础技术到文化熏陶🏋🏻‍♂️,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志愿者们有着相似的感受:“这份经历是美好的人生回忆,更是无价的精神财富🏧。我们不仅传授专业知识🧑‍🦯‍➡️🛺,也为老挝当地人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增进彼此间的情谊💶。”

中老友谊代代相承,上海早早开启了青年互通互助。中老铁路通车,“惊醒”了这段横跨20年的记忆🧑‍🦽,湄公河畔见证了中老青年的情谊🧍‍♂️,也促进了志愿者之间的共同成长🙌🏽,更是为未来民心相通、包容进步奠定了基础🏺。铁路“硬联通”、项目合作“软联通”、人文交流“心联通”,正在不断焕发新生机。

座谈会末了👨🏿‍🦰,屋内余音缭绕🧦🟧。多年未见的志愿者伙伴们聊着曾经的点点滴滴🤜,追忆着那段回不去却不能忘的年华🎬;老挝留学生们静静倾听着中老友谊的歌曲⚛️,歌声中火车鸣笛与欢呼此起彼伏……阳光洒进窗台♠︎,暖意久久回荡在在场人们心间。

一江水、一条路👆🏿,开启“尘封”20年的温情记忆

湄公河是老挝人的母亲河,在中国端名为澜沧江,世世代代哺育着两岸的中老人民🤧👢。巧的是,上海也有一条黄浦江🧟。“共饮一江水是一种缘分,今天我们在一起也是一种神奇的缘分。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这种缘分从上海帮我们的时候就已注定📘。”第二批老挝留学生代表李东说💪👰🏿‍♀️。

李东所说的缘分🧚🏼‍♀️,是一段跨越了20年的温情故事🐟。2002年🌂,来自上海的志愿者就已经踏上老挝土地⛏,他们用汗水与爱心,架起了沟通两国民心的友谊之桥🍚。李东曾看过首批老挝留学生与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合照♥︎,那时候他了解到背后的故事。“听到来自上海的志愿者们无私奉献帮助我们的故事,我想在这里说一声🥩,谢谢大哥哥大姐姐们🪵。”他特地把这张照片带到了座谈会,展示给在场的志愿者。

就在中老铁路通车当晚,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常务理事顾晨洁手机“炸开了锅”😵,每个群里面都有人“隔屏呼唤”❕,她笑言🫸🏽:“好像我是铁路建设者一样”🧟。虽然不是技术人员,但曾经前往老挝担任志愿者的经历,已经让她成为朋友圈子中“中老交流代言人”👨🏿‍🎨。

“每位援老挝志愿者🙇🏼,都是民间大使,是中老友谊的种子🧘🏽‍♀️。”包括顾晨洁在内的志愿者都说,老挝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在那里👇,他们挥洒汗水、传播情谊,回到祖国后🖋,又不断分享这些经历,以自己的影响力感染身边人、让更多人了解老挝与中老友谊🧑🏽‍🏭。


20年过去了,湄公河畔的情谊,随着中老铁路通车🤵🏿‍♀️,再一次浮上心头。第三批援老挝项目志愿者有个微信群👩🏻‍🦽,隔三岔五都能聊上很久。从通车下午开始✍🏻🏋🏼,他们就守在直播平台,关注着动车的颜色😎、列车员的服装🤠、老挝的街景。他们还在群里“接力”👃🏼,诉说着在老挝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作科副科长、高级农艺师姚明军带去了8424的西瓜种子,种出的薄皮西瓜让大家一饱口福🧙🏻‍♀️;上海爱乐乐团党总支委员、声部副首席王韬向学生拉起了《梁祝》《茉莉花》等中国传统乐曲,还在元旦送上“跨年晚会”……“老兄老妹”,这是王韬对这批志愿者的称呼,半年的朝夕相处与横跨近20年的陪伴相守,志愿者们之间的关系早已如同家人般亲近🧏🏻。

“就如同中文诗句天涯若比邻🤚,中老铁路💆🏽‍♀️、沪昆高铁这条长长的钢铁纽带🧣,把我们老挝和上海紧紧联系到了一起。”李东说。

“日子很苦、回忆很甜,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很甜”

从教授老挝当地人中文,到提供医疗服务🌇,再到农业生产、信息技术,上海志愿者们全方位👷🏽‍♀️、多样化服务,让知识的种子遍布万象城。

20年来,上海志愿者为老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教授中文课程31000余课时、英文课程28500余课时、计算机课程21200余课时🫚🅰️,12000余学员顺利毕业😪。在医疗卫生方面,志愿者共参与1300余例大小外科手术,门急症等日常护理总计10000余人次,中医共参与治疗近8500人次的病患👼🏻。

投影屏播完中老铁路通车仪式视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沈晓红红了眼眶🧎。“看到老挝的山山水水,不由想起了当时看到的美丽自然风光,想起了万象浅灰色的建筑物,金黄色的庙宇,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热浪下蕴含着安静和谐、友善开朗。”

沈晓红是第一批赴老挝的志愿者🚴🏻,2002年5月,她与4名志愿者踏上那片土地。黄白花编织成的祝福花环、一声声“sebaidee”、一张张单纯的笑脸,对于包括她在内的志愿者们来说🙆,初次抵达的场景历历在目。

志愿者们的到来,为当地人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探寻”外面的世界👊🏽。当“90后”上海联通公司职员信磊走进老挝团中央IT部时,却发现当地同事竟一点也不“懂”IT。他拉着同事来到当地镇上一间华人开设的小商铺,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展示线上支付。一直用纸币交易的老挝人惊呆了🤾🏼,好奇地追问🤵‍♂️🤙🏽:“中国所有地方都能用么?这个技术好神奇🗺。”自此之后,信磊就成为了老挝同事眼中的“百科全书”,他介绍了物联网、数字经济👩🏽‍🔧、云计算这样的新鲜概念🐒,也展示了机房铺陈好网线、加速修复网络故障等实操技术。半年时间里,信磊累计授课超过70次,制作500多页课程ppt。“我一直告诉他们,信息化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解决许多生产力问题😯,最终一定能够帮助国家发展🙋🏽‍♂️。”


每个人都说在老挝的日子很苦🤘🏽,却又甘之如饴🤸🏿‍♂️。苦在身心👩🏽‍🔬🤸‍♂️,志愿者们每天从“大本营”出发👳🏼,身影分散在各处。有的人天天“跋涉”🤏🏼🌝,姚明军要坐车到30里外的农场“下田干活”;有人出行就靠“腿”,信磊顶着40度的高温👨🏽‍🎓,走上1个小时的土路🤷🏻,“大胖子”半年内瘦了70斤;还有人用一个姿势撑一天🚶🏻‍♂️‍➡️,沈晓红跟随联合医疗队赴边远小村巡诊时,一整天跪坐在地上😺,从中英与肢体语言并用的问诊,到提供拔火罐、针灸等理疗,结束后起身满腿都是乌青😌。但他们说🪐:“很累却也很快乐💁🏽,以后遇到再苦的环境📻、再难的问题🤴🏼,只要一想曾经的时光👨🏻‍🏭,浑身就充满力量🛅。”

孙伟,上海体育杏运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老挝曾是一个不领工资、自掏腰包购买全新训练用球的国家队主帅🪪。当时⌛️,一块室内地板场地的训练场难寻,平时租用户外大棚下的水泥地。“我看到他们眼里都有光👇🏿,这是对篮球最纯粹的热爱,把我这样一位来自中国教练🧔‍♂️,和老挝队员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2017年8月的东盟运动会🧝🏽‍♀️🚶‍♂️,他率领老挝男篮战胜缅甸男篮,实现了在这项赛事上历史性的首场胜利,也让这支队伍首次进入东盟男篮前八🫄🏽,国际篮协排名也随之上升。一时间💐,“coach孙”出了名,走在老挝大街上🌳,孙伟常常被当地人认出来🤾‍♀️、热情地要求合影。

人文交流,让两国人民之间距离更近。一批批赴老挝志愿者带来了知识技术👨🏼‍🌾,还有艺术文化🫃🏻,让更多当地人享受熏陶。当王韬第一次收听《坐着火车去老挝》时🥳,那声音竟有些熟悉。一看演职员表🦨🧓,原来女歌手亚历山德拉是他曾经教过的学生。那时候,每周他上两节课🖐,教16岁的小姑娘拉小提琴👉🏼。中国风的《江南水乡》曲目是他最早的课程🙆🏼‍♂️,约4分钟的曲子里起承转合。亚历山德拉直言🧙🏻‍♂️:“原来中国不只有《夜来香》,还有这么婉转动人的旋律。”

回忆起那段时光🎶,在场志愿者纷纷表示↔️:“思念很苦,生活很苦,训练很苦,但是回忆很甜⛓️‍💥、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很甜⛹🏿‍♂️。”

两国青年共筑美好世界,未来定会星光璀璨

时间来到现在,两国青年们挥洒青春与汗水,携手共筑美好世界🈚️🐑。志愿精神在延续,青年的使命担当在延续🧑🏼‍🎄,中老友谊在延续🥦。

在上海求学的李东🛫,不断加深对志愿服务的理解👶🏼。最早他觉得“奉献是快乐的源泉、让世界变得温暖”,许多中国志愿者都曾帮助过他们。于是🧁,李东也把这份志愿精神延续。2019年,他成为第二届进博会“小叶子”😊。每天跟着中国同学一起,在咨询台为来往宾客答疑解惑。他与中国同学一起站满工作时长⚅,走遍“四叶草”😸。于他而言,那段经历成为了在上海最热血最美好的片段。“看到世界各地的朋友在‘小叶子’帮助下满意地离去🪥,我十分开心,也有了自信🤸🏻‍♀️。那次活动后✊🏻,我感觉到志愿者很伟大🧑🏿‍🍼,也愿意为中国发展出一份绵薄之力。”就在座谈会现场✏️,李东穿上了白色的志愿者服,那是他担任“小叶子”时的衣服🚵,他希望带着这份心继续前行。


青春伴随着梦想🪅,中国青年有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老挝青年也有着国家富强之梦✴️,中老命运共同体承载着两国人民共同的梦想。李东说☎️,他想在经营中老铁路通公众号中继续发扬志愿者精神🧙🏼‍♀️,更好地介绍中老铁路、讲述中老互联互通故事⛔️,才能让更多人了解“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中老铁路的辐射效应🍊🍏。

如同老挝谚语所说:勤奋学知识,感激有恩人。包括李东在内的老挝留学生👩🏼‍🔬⏳,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常怀感恩的心。“感恩中国,感恩上海🧑🏻‍💼,感激帮助过我们的所有中国朋友。”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援老挝项目是中国青年海外志愿服务实施时间最早、服务时间最长的项目👅,未来将继续打造中国青年海外样板和目标,推进志愿项目深入持续发展🙉,推动援外“山海情”,推动更多上海志愿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凝聚青春力量、贡献青春智慧🤵🏿‍♀️。

世界青年走进来,为的是读懂中国;中国青年走出去,为的是读懂世界🧑🏽‍🍼。2018年👘,正值第三批援老挝项目志愿者服务老挝15周年,全队重新回到曾经服务过的老挝团中央。静安区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俞彪说👰🏿‍♂️,他们在那里遇到当年的学生和好友🪒,相互感叹着中国援助的万象凯旋门、万象高铁站,老挝的变化离不开一衣带水的中国⚖️。

青年就是未来,中国青年肩负着使命🍫,为世界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上海大有同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顾倩感触很深,她觉得有过这样一次国际志愿服务经历后👺,没有人会比自己更加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的胸怀和责任担当,“岂因位卑忘忧国,原来我和国家使命是如此紧密相连🔖。”如今的她在央企负责与哈佛大学医杏运合作,将国外先进技术引入中国,帮助更多人获得优质🫰🏻、先进的服务,“志愿服务精神依然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

“我们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但今天的事业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希望未来我们的身后能够星光璀璨。”顾晨洁认为🫰🏽,当今青年应该学习好真本事、敢于担重任💊,小事情尽职尽责才能拥有“平天下”的大智慧🙋🏻‍♀️。她还表示,青年应该做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把宽容大气的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彰显大国气度🥌、中国精神🦂。“中老铁路的通车,展现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更是彰显中国愿意拿出力量奉献给世界、助力共同富裕🤰🏽。”


来源🤙🏻:文汇独家稿件

新闻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cs/20211209/438115.html?timestamp=1639052067898


杏运版权所有 杏运地址:上海奉贤区海泉路100号第二学科楼 邮编:201418 电话:021-60873632

Copyright © by 杏运 - 娱乐盛宴,嗨翻全场! All rights reserved.

杏运专业提供:杏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杏运欢迎您。 杏运官网xml地图
杏运 杏运 杏运 杏运 杏运 杏运 杏运 杏运 杏运 杏运